何黎明:供应链金融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和脱实向虚问题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发布日期:2021-07-27     信息来源: 中国工业新闻网     浏览数:15490    分享到:

上半年,我国物流市场稳中向好,呈现供需两旺局面,其中工业和居民消费物流需求压舱石作用继续巩固,进口物流实物量保持增势,物流市场规模继续扩大。7月24日,在2021中国(朝阳)物流与供应链金融年会暨朝阳市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,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指出,新时期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助力,但是中小企业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和金融脱实向虚问题,规范与创新的界限仍待明确,“外热内冷”、“确权难”、“核心企业意愿不高”等一些重点问题,制约着供应链金融的健康发展。

随着疫情防控保持常态化,物流保障性作用更加凸显,基础性、战略性作用继续增强。在2020年基数基础上,2021年全年物流增长“前高后低”,初步预计社会物流总额全年增长在9-10%,为“十四五”物流业开局奠定良好基础。何黎明表示,下一步,要按照国家有关部署,围绕“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”,聚焦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,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。一是要正本清源,厘清市场边界。二是要深入场景,创新服务模式。三是科技引领,实现创新驱动。四是搭建平台,加强互联互通。五是标准建设,强化规范发展。

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“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”,供应链金融的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,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方面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。2020年9月,人民银行、银保监会等八部门发布《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》,成为我国供应链金融的纲领性文件。

实际上,近年来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供应链金融发展,多次发文予以支持,浙江、贵州、安徽、山东、甘肃、湖南、天津、广州、青岛、厦门等多省市出台鼓励政策,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。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年初发布的《2021年物流企业营商环境调查报告》显示,在多种政策支持下,47.5%的被调查企业反映2020年融资环境有所好转,企业融资成本有所下降。但是仍有20.5%的企业反映融资环境相对趋紧,14.6%的企业表示2020年经营中出现很大的资金缺口。在银行贷款方面,企业反映融资成本偏高,审批耗时过长、贷款期限较短,信贷担保费用和保证金比例较高,担保条件过高,融资难融资贵依然困扰着广大物流企业。

何黎明强调,供应链金融是复合型产业,涉及学科门类多,知识繁杂,目前主要由金融类、IT信息类和产业类知识构成,复合型人才极为短缺,社会上技能培训基本停留在热点化、模块化层面,需要尽快建立全体系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。


返回
上一篇: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:既要拆“篱笆”又要换“土壤” 上一篇:中国区首播!第三届全球制造业与工业化峰会重磅推出!